文章

顯示從 7月, 2010 起發佈的文章

接任人

要數最觸目的接班人,沒有那個比作為千億市值既巴郡掌舵人更令人注目吧? 華爾街日報今天以頭板作出這個震撼報道: 79歲嘅巴菲特已經定出退休計劃。 佢會先將巴郡重要職能一拆二,分為行政總裁,同投資主管。 巴郡旗下、中美能源主席索科爾,係接任行政總裁大熱。 而曾經參與八九民運的李祿、就負責投資,打理股神一千億美金投資組合。 至於巴菲特個仔Howard,就會擔任非執行主席。 李錄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加入投資銀行,98年自立門戶搞對沖基金公司,每年平均回報超過兩成六,跑贏美股。 巴菲特幾年前講過,佢有三個侯選接班人,但要符合三個條件:獨立思考、情緒要控制得好、同埋對個人,同機構都有好理解力。 佢講到明,如果佢老友,86歲嘅副主席芒格後生三十年,就非佢莫屬。 芒格亦一直努力幫巴菲特物色接班人,據講侯選人通通經佢過目。 七年前,佢認識李錄,兼打本俾佢搞基金,單係投資比亞迪,賺左九倍,令整個基金回報超過三倍。 遇上百樂,李祿兩個月前,喺內地刊物撰文、感激芒格,話對方係終身良師益友。 巴菲特王者地位,可能由中國人接捧,中環聽者無不興奮。 若果係真,即時想法係作為高盛大股東,布蘭克費恩以後咪要向李錄匯報業務? 20年,由寂寂無名,到幹一番事業,正如李錄所講,勤力之外,要靠機會。當然,亦反映個人質素。 李錄放底當日包袱,有今日成績,華爾街日報話佢,努力兼聰明。認識佢嘅人私底下講,李兄大成功,所以有點傲慢。 但奇就奇在,今次巴郡接班人咁大件事,竟然唔係由巴菲特「御用」友好CNBC報道! 被華爾街日報搶頭啖湯,翻看整個部署,要講接班人問題,似乎係巴菲特老友芒格出手,所以巴菲特絕非刻意隱瞞好友! 觀察家話,年事已高嘅芒格,一心護主。眼見面前有個潛力接班人,決定嚟個既定事實,一嚟先試外界反應,二嚟希望心願早日完成。 芒格對巴菲特影響力極大,少至比亞迪,大至Burlington都係經佢引介。 念舊嘅巴菲特,近日翻睇故友多年錄影帶,不禁落淚。因為佢最想嘅人,係既有投資能力,亦有公益善心。 掉轉頭看看李錄,民運嘅經歷,原來係佢重要資產,當時書商出錢俾佢出書,佢攞筆錢去投資。之後仲成立對沖基金。 民運英雄呢個身份,令唔少知名人權份子,都肯打本俾佢投資,亦變成他的第一桶金。 不過股神講過佢最少有三個接任人選,而家李錄雖以大熱姿態出現,但一出場就是「真命天子」? 恐怕事實不會這麼簡單吧? 要知道事態發展,大

曲線投射

大名鼎鼎嘅龐約翰,近日成為英國最不受歡迎嘅上市公司主席之一。 星期二舉行完嘅VODAFONE股東大會中,龐爵士被圍攻之餘,有股東仲反對佢連任! 反對佢,唔係一般小股東,而係加拿大主要退休基金,佢地係VODAFONE主要機構投資者股 東! 論股價表現,同派息,原來VODAFONE兩年嚟增長三成,跑贏行家。表面上龐大班理應有功! 不過咁,英國報章報道,原來唔少機構投資者私下不滿龐約翰難於溝通。而佢上任以來,多宗收購,既無回報,更要撇帳,爵士責無旁貸! 呢位匯豐前大班,尋日股東會上理直氣壯,話我唔會辭職,有股東想我走,目標係唔會實現。 但四面楚歌,被股東批評收購不力,高價向誠哥買印度業務更撇帳多年,爵士別無他法,唯有承諾出售非核心資產,中移動係其中! 佢地持有百分之三中移動,一旦賣出,套現可以超過五百億,十年埋單,回報超過一倍。 十年前山盟海誓,十年後今日,VODAFONE發現佢地只係一個財務投資者,唔係策略投資者。 遲來醒覺,套現離場無可厚非! 比起中移動,對VODFONE股東,手持四成半VERIZON股權毫無效益,先係心結,亦係佢地對爵士仇恨加深原因。 因為,當日買,佢地有分。 正如金融時報評論,罷免龐約翰行動正確,只係時間上幾時合適! 惜日匯豐光輝,龐約翰依家有幾受歡迎,從一則報道,大可略知一二。 話說傳媒逼供,要VODAFONE行政總裁公開表態支持龐約翰,點知,佢決定支吾而對,完全拒絕話我支持主席! 龐約翰係能人,無人可以懷疑。 不過每日電訊報評論員一語道破。話HOUSEHOLD,就等於龐約翰。 匯豐嘅失敗,正係龐約翰過失。更不幸係,無論匯豐,定VODAFONE,兩批機構投資者股東,大致相近。 依家,只不過係有人將當年不滿,曲線投射!

POS

仲記唔記得,高盛因為銷售次按產品,被美國證監會告嘅時候,一大堆email公諸於世? 當中有高盛中人笑客戶買呢類產品,相當蠢,仲用粗口Shitty,話呢種交易係垃圾添! 老實說,交易員平時工作壓力大,講嘢粗鄙一d都唔出奇,但電郵有粗口,一旦公開點都會破壞公司形象。 為免一錯再錯,高盛要求全球3萬幾員工,以後發電郵唔可以有粗俗字眼。 確保唔出事,高盛內部電腦裝埋過濾軟件,以後員工發電郵,一旦有租口,又或者唔正當字眼,一經軟件徵察到,好大機會即時被冊除,或者變成怪碼。 好似零三年美林分析員形容科技股時,用上POS呢類粗俗語言縮寫,又得唔得呢? 高盛話會確保所有內部電郵用字洽當。 喺分秒定輸贏嘅交易室入面,氣氛緊張,鬧人之餘,粗口亦隨時衝口而出。 為免員工禍從口出,摩根士丹利一早有指示,要求員工電郵要專業,要適當,仲要有禮貌。 花旗除左提醒員工,寫之前要諗清楚,寄出電郵前要睇清楚之外,仲告戒佢地要留意不當電郵語言帶嚟嘅後果,所有同事,亦要強逼參與十分鐘網上課程。 至於紐約交易員,原來亦經常出電郵,提醒佢地交易大堂內,不得講租口。 咁多限制,有大行話、為嘅係要員工專業的,有禮貌些,目的就只是唔好累到公司! (POS= Piece of Shit)

無風起浪

一份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既中國經濟評估報告,即係所謂既Article 4,每一年都做,本來係平平無奇,點知今年因為兩個字眼,引起中國為首既新興市場國家、同歐美為主既發達國家、兩大陣營出現左不和。 歸根究底咪又係匯率問題作怪,同往年既報告唔同,今年呢分Article 4,喺講到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無再提人民幣被「大幅」低估既字眼,基金組織自己解釋,係唔想俾壓力發展中國家! 報告一再押後發表,原因係喺人民幣匯率上點落筆、各國有分歧。 三頁紙既中國經濟評估報告,基金組織無用到人民幣被大幅低估嘅字眼。 報告提到有內部個別高層認為、人民幣被低估,但亦有部分高層唔同意人民幣匯率嘅結論。 不過,華爾街日報就「踢爆」,因為巴西為首既新興市場國家,唔想匯率既問題、經常被已發展國家攞嚟做話柄,所以一於「撐」中國,最後成功喺報告刪除左「大幅」呢個字眼。 原來喺負責評估中國經濟既廿四國委員當中,英、美、德、法都認同人民幣係被低估,幅度有半成至兩成七。 不過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就唔同意低估既結論,認為係基於不明確假設。 所以最終報告只係相對溫和咁話、人民幣升值,係有利經濟由出口主導、轉型至內需帶動。 由於中國唔同意人民幣被低估,按機制,中國可以阻止基金組織公開報告,所以報告只能夠婉轉咁話、更強嘅匯率,有助中國以至全球經濟發展。 另外,報告提到同意中國要平衡經濟增長同銀行體系穩健性,建議佢地加息以及提高準備金率,同時喺出年撤出積極財政政策。 基金組織亦關注房價過快上漲嘅情況,建議加快引入房產稅。 人民日報最近亦因應事件發表左社論,力陳人民幣匯價並未有低估,反映我國決心捍衛今次匯率之戰! 其實而家國際早有「G2」既講法、即係中美兩國將會主導未來既經濟、政治同軍事勢力,其實兩國與其要喺匯率呢啲問題上紏纏,不如好似溫總所講:"對話比對抗好,夥伴比對手好"。

魔咒

今日山頂聶歌信山豪宅地皮賣出,符合預期嘅係地價104億仆鎚。 但係出乎意料嘅,係發展商嘅參與程度,全程大約四十分鐘,總共得四個財團舉牌,一共承咗四十七口價,過半數時間,來來去去都係得兩個發展商代表、新世界都南豐互相競投。 最後,由南豐同九倉夾份,各佔一半權益投到。兩個發展商喺山頂,都各自有幾個地盤,講到合作、係第一次。 雖然投地氣氛無預期咁激烈,但係地價係歷嚟第三高,而平均每一呎樓面地價,要三萬二千幾蚊。 今日嘅投地節奏,講真、都幾審慎偏慢! 相對拍賣官表現爽快到有啲急! 地皮開價係80 億,去到 82億,拍賣官就開始倒數、兼且調低每口叫價,反映一開價就近乎政府底價。 拍賣官例牌話,成交價係市場預期之內,唔認為佢哋太早調低每口叫價,影響最終成交價。 諗深一層,政府 82億就收貨,低過晒業界原先估值嘅下限,似乎見到政府都有意思、唔好過份推高地價!可惜事與願違啫! 驚山頂地成交價太高,政府同發展商無夾定,亦全力各自降溫。先講拍賣官,貼底價開價,為嘅係避免愈搶愈高。 而大發展商中,明知項目有價有市,進取嘅長實,多計嘅新地,亦唔見得有份搶價! 但結果,山頂始終係山頂,呎價超過三萬蚊,外電更話差過預期。但始於係貴,就係貴。 既然豪宅地少,政府逐少逐少,攞兩幅賣,只會令價錢越推越高! 無錯,高價地成交後,隔一個月先再推一幅,到最後,高價地成交後,發展商又可以高價開盤,結果樓價只會愈推愈高! 與其係咁,倒不如一次過推十幅八幅中低價地,先解決mass market地荒! 股壇有「逢講必升」嘅股神。亦有「逢買必跌」嘅明燈。到底,呢個道理,係咪應用今次賣地場上,為黃志祥兄搵個接班人,以解佢多年心結? 話說回來,每次喺賣地之後,地產股都有一個「魔咒」,今日都唔例外,地產股喺拍賣既尾聲,幾乎一面倒向下! 難怪,市場發現投地既唔係熟口熟面既大發展商,連大好友「黃志祥」都縮手,加上個價望真啲,又唔係真係咁靚,地產股尾市愈跌愈多,一啲都唔奇!

出口又出手

大戶要玩舞高弄低,而家有新招,就係出口術! 仲要「口講一套、出手一套」,人辨先有索羅斯、而家連「巴頓碧斯」都玩呢招。 佢喺大手減持股票後唔夠一個月,就話自己已經重新入市兼大手增持,真係估佢唔到! 好難怪大戶轉軚,美股連升三日之後,道指今年以嚟終於轉跌為升,睇睇道指期貨最新都升到。 三個星期前先話過擔心經濟放緩、將手上股票大手減持一半,巴頓碧斯打倒昨日的我。 佢喺接受彭博訪問時話,改變初衷、重新買入股分,係過去兩個星期環球既經濟數據、都好過預期,相信可以避過另一次衰退。 預期股票佔基金既比重,會由三成半增加至七成半水平。 前後只係三個星期就改變睇法,巴頓碧斯只係話人要設身處地著想、仲話每一日都係新開始??? 曾經出任摩根士丹利著名策略師,巴頓碧斯話而家機會處處,建議買寶潔、思科、微軟同Caterpillar。 大戶轉軚快,散戶往往就變成落後形勢。 承昨日講,舊年以嚟,大戶對後市樂觀程度,遠較散戶樂觀。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調查,散戶對後市樂觀程度,跌至舊年七月嚟低位,其中睇淡後市既人增加左七個百分點,比例增至四成半,相反相信牛市會嚟既、跌至三成二。 相信散戶睇得咁悲觀,離不開因為之前什麼歐債危機、雙底衰退、又或者驚內地經濟硬著陸。 今天這些因素是否不存在,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不過是相對影響力細了,但誰也說不清到底何時會再來一次爆煲? 散戶今天要自處,實在不容易,要像巴頓碧斯說每天都是新開始,恐怕是一開始已經是一貧如洗。

大戶點心

「有壓力,未解決!」 當一個考試有九成人都過關既時候,難免就令人質疑呢個考試既公信力,但令人無信心係歐盟內部對結果都有「內閧」! 歐洲監管機構、指責德國政府同當地嘅銀行,違背公開主權債券風險嘅協議,削弱咗測試結果嘅公信力。 商品大王「羅傑斯」更批評,壓力測試只係PR Show,成件事浪費時間。 雖然學者同經濟師對呢個測試都唔係太滿意,不過市場反應就似乎都收貨,美股喺上星期公布測試結果後,收市都升到一百點,到今日亞太股市,更升至一個月高位。 美銀認為測試結果符合預期,估計當地銀行股,有三成既上升空間。 瑞信更指,測試既結果根本唔重要,反而市場對銀行提供既透明度、先係反應正面。 似乎市場反應再次突顯大戶根本可以將市場行為自行解讀,要舞高個市,壞消息一樣可以當好消息炒! 要解讀,似乎以英國金融時報既評語最好,以「Non-event」嚟形容今次壓力測試,換句話講,根本就係各取所需! 傳統智慧話,散戶往往會成為「大戶點心」,其實呢個往往可能係結果、而唔係原因。 好似最近,花旗對機構投資者做既調查顯示,佢地持有股票既比例,由三個月前六成三,增加至六成八,係十五個月以嚟最高,反映對股市前景樂觀。 相反,一個由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做既調查就顯示,散戶睇好同睇淡後市既比例,跌至0.68,即係每一百個「淡友」,只係有68個「好友」,呢個比例係零九年七月以嚟最低。 彭博話,對上一次機構投資者同散戶之間有咁大既分歧,要倒數到零九年三月呢個日子。 有印象都記得,環球股市就係喺三月之後,展開咗長達近一年既牛市,單計標普五百到而家、就累積升左六成三,而港股期間高位比低位,更加升咗一倍! 到底大戶啱定散戶啱,結果好明顯。而喺十五個月後市場再出現呢一種分歧,有基金既策略師話,呢個係一個好好既入市訊號,因為通常散戶都係睇錯市! 還記得股神說:"另人貪婪我恐懼,另人恐懼我貪婪」?

通水

還記得大學時間,要參與Econometric的考試,對文科出身如我慘過要死,那些數學全部是一知半解,也不知如何應付大考。 豈料試前坐教在試前向我們通水,將要出的試題預先告知我們。結果? 我都今天已完全不記得任何Econometric的記憶。 "If you do a test and everyone in the class passes, you know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the test,"有風險顧問公司如是說歐盟剛進行的壓力測試。 歐盟公開銀行壓力測試結果,九十一間銀行中有七間一級資本充足比率達不到標準,未能通過測試,當中包括一間德國銀行,測試指七間銀行總共需要籌集三十五億歐元資金。 91間銀行可能要面對5660億歐元虧損,但銀行只是要增加35億歐元資本? 市場原本估計今次銀行要最少集資300-900億歐元,這是否自己說過關就真的可以過關? 德國的HYPO銀行,是十四間接受測試的德國銀行中唯一一間不合格的,在測試中一級資本充足率不過百分之六的標準。從事房地產業務的HYPO,之前因為陷入財困,已經被國家接管,過不到測試是市場意料之內。 今次一共有七間銀行不合格,比市場預期的十間少,西班牙佔了最多有五間,全部都是地區銀行Cajas,希臘國營ATE銀行亦榜上有名。英國的四間銀行全部過關,其中匯豐的一級資本比率高達百分之十點二。 九十一間接受壓力測試的銀行,佔去歐洲六成半市場。如果作為一個整體,測試下一級資本充足率,將由二零零九年的百分之十點三跌至明年底的百分之九點二,仍然遠遠高出百分之六。 最可笑的是、歐洲銀行業監管委員會指,結果顯示歐洲銀行業在國家債務危機及經濟衰退下仍然穩健,充滿彈性。委員會指,歐盟的測試準則比美國去年做的嚴格。 主要假設是經濟今明兩年會陷入雙底衰退,股市大跌兩成,以及銀行持有證券化資產,評級連降四級,又估計在最壞情況歐盟成員持有的國債最大潛在虧損,但測試並未假設有歐洲國家違約,有分析人員指尺度不夠嚴謹,令測試結果不夠說服力。 可能值得加許的是,各國都願意披露持有的國債水平,部分銀行由於並非上市,所以不少資料均是首次披露(只有德國銀行反對披露資料,所以未有公布詳情),分析員有了這些資料,大可以自行進行壓力測試,了解銀行面對真正的風險。 有趣的是,今次歐美兩分財經大報,對測試的結果可以說是完全

捨長取短?

今個星期三大科投巨頭齊齊公布業績,結果高下立見! 最得戚梗係上個星期話自己"Not Perfect"既喬布斯,但呢個有「缺憾美」既蘋果、似乎更得到Fans歡心! 你睇香港淨係賣部iPad,個個門市都有百幾二百人排隊,中午已經全線賣斷! 至於微軟Ballmer雖然有Win 7力撐,業績叫做符合預期,但就比人「唱」無新產品可以接力! 不過講到最失威,應該亞馬遜既Jeff Bezos貝佐斯,因為業績差,收市後延長交易時段,股價已經要大跌一成半! 作為最大網上商店話事人,亞馬遜第二季盈利雖然都增長四成半,但每股盈利少過分析員預期,原因係開支都係同步增加左四成,除左因為Kindle 推廣開支增加至二億一千萬美元外,主要係佢地大幅增加左美國以外既物流中心。 其實唔可以怪貝佐斯,佢一直係一個非常注意細節既管理人,由每一分會議紀錄、到公司公關部發出既新聞稿,都要佢過目同審批。 佢今次增加投資,係希望改善物流既每一個細節程序。有分析員話係貝佐斯著眼長遠發展,市場唔應該過分短視,只係睇一季度業績。 長遠策略當然係無錯,不過FT 既LEX已經一針見血: 以一間四十二倍市盈率既公司,投資者要求既、係每一個季度有更高增長,唔係點可以支持目前股價水平! LEX公開質疑,以亞馬遜既市值規模,無可能再保持咁低既透明度,投資者根本完全掌握唔到佢地電子書既銷售數目! 其實兩日前、貝佐斯都刻意發布Kindle既利好消息,話今年Kindle減價之後既銷售,比舊年同期大增三倍,而電子書既銷售,更首次高過Hardcover版本。 不過對於分析員最關心既Kindle銷售數目,亞馬遜始終保持神秘,難怪有分析員揣測,Kindle既銷售實情唔係咁理想! Kindle過去既好處係「電子墨」、視覺上好接近書本,但同時缺點係唔能夠好似iPad咁、做到Colour Mon,既支持多媒體又可以上網,結果自然係「優勝劣敗」! 雖然貝佐斯自己都講過,Kindle主要係吸引嚴肅閱讀者,不過佢自己都承認,九成以上既家庭、都唔屬于嚴肅閱讀者既范疇! 咁到底咩人先係佢地既Tagert? 係少眾定大眾? 結論似乎呼之欲出!

呻笨

上市前個個估「破發」,搞到招股時反應冷淡,點知農行上市一個星期後、股價創出新高,無貨既個個都「呻笨」! 當然唔係突然熱炒,其實人地早有部署,由上市前搵嚟「十一基石」,到上市後先後有基金、大摩同細摩相繼出手,增持農行,下星期更部署加入MSCI同上證等重要指數,總之就係有晒部署,務求令無貨既要急急追入! 所以AH股今日齊創出新高,唔係無道理! H股更跑贏內地A股,原因不外乎剩番嘅街貨,只係佔流通H股唔夠四成。分析員讚保薦人為行使超額配售權,策略成功! 最妙一著係掛牌後、由美資基金CAPITAL Group、突然以過百億入貨,完全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 同日,摩根大通,亦增持四十八億幾股,之後保薦人摩根士丹利又大手增持,即農行上市頭兩日,已有至少二百八十億資金掃入股分。 機構投資者連環掃入農行,值得留意,唔計短倉,單計美資基金,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同德意志持有嘅股分,已佔農行發行嘅H股近六成四。 即市場上流通嘅H股,只有唔夠一百億股,意味機構投資者一旦再追貨,股價可以再挾高。 背後為股價護航既副行長「潘功勝」話,希望所有投資者,都睇長遠投資價值。 事實係農行保薦人積極護盤,可以話係潘功勝策略成功。 佢預先扣起左五千萬美元承銷團顧問費,話按最終表現發放,令一眾承銷行別無選擇之下,需要全力護盤。 另外農行一上市就加入加隻重要指數成分股,亦促使機構資金提前掃貨。 農行下星期四,納入上證,同滬深指數,估計基金需要吸納總值十五億股分。 另外獲納入新華富時指數,相關基金亦要吸納總值八億幾農行。 不過凡事莫要「機關算盡」,以目前布局,潘功勝可以說是有點「踩鋼線」味道,一旦去盡,分分鐘變成「走火入魔」!

雙U

點解讀「 Unusually Uncertain 」 ? 伯南克喺國會,就係以呢句「異常地不明朗」,去形容眼前美國經濟前景。 講得咁吊詭,市場都要經過兩個階段先完全消化 ! 第一個反應係驚經濟轉壞,引發市場對後市嘅恐懼,美股收市跌過百點。 不過到左歐洲開市,市場開始睇伯南克演辭既後半部份,股市亦完全收復失地。 即係聯儲局準備採取進一步措施,包括係降低銀行、存喺聯儲局既儲備金率,以及重新動用2萬3千億美元既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刺激經濟,結果又推高環球股市。 其實在上星期聯儲局發表會議記錄時,已經有預兆,調低經濟增長預測,同埋唔排除會再推出寬鬆貨幣政策。 伯南克更進一步講明聯儲局嘅立場,指美國經濟前景仍然不明朗,如果情況惡化,聯儲局準備採取更多措施應對。 伯南克話,美國經濟以溫和步伐增長,但仍然脆弱,特別係就業市場無太大改善,嚴重打壓消費開支,拖慢經濟增長。 為咗支持經濟,低利率需要維持一段較長時間。 佢話,聯儲局理事有共識,在出售資產或喺撤出寬鬆政策上、都會扮演重要角式,但強調任何行動都唔會有預告。 利率期貨都顯示,喺出年四月前,聯儲局加息既機會率,由月初既七成八,大幅度跌至只有三成。 喺伯南克講完呢兩個U後,資金一度流入債市,令兩年期國庫券息率,跌穿左0點56厘,再創紀錄新低。 有基金更相信,聯儲局兩年內都無可能加息! 不過,好似伯南克自己講,而家唔認為需要採取任何措施。呢句說話、就即時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批評反應太慢! 克魯明話,伯南克只係講、諗緊唔同方案刺激經濟,但「只講不做」,最終令失業率上升、同經濟再步向通縮。 克魯明話,聯儲局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大約係百分之 3 ,但頭一二季數據已經唔達標,已有足夠理據,要聯儲局行動。

知錯能改

圖片
金融海嘯以嚟,摩根士丹利連輸左六個季度比對手高盛,喺第二季終於贏番一次。 大摩第二季核心盈利賺左近二十億美元,每股盈利幾乎高過市場預期一倍,同高盛比較,更賺多超過三倍,當中嚟自股票收益更係首次超越高盛。 可以自豪既仲有一級資本充足率,升至百分之十六點四,係華爾街大行之中最高,而對股東亦有晒交代,上季嘅股本回報達12%,遠比高盛近百分之八理想。 同期喺金融海嘯轉型成為銀行控股,華爾街日報話,比起高盛,大摩呢條復蘇之路,嚟得一啲都唔容易,做得到係因為知錯能改。 大摩喺澳洲請左無投行經驗既Gorman戈爾曼,接替默克出任行政總裁,雖然之前一致被睇淡,但戈爾曼反而無包袱,決定將大摩重建成獲信任既投資銀行。 戈爾曼先增加風險投資,佢地既VAR,即係單日可承受風險資產規模,雖然輕微下跌百分之三,但遠比高盛減少一成半嚟得進取,而且仲搶下高盛長期喺商品期貨市場既主導地位。 靠既唔單單係冒險,戈爾曼強調要同客戶有面對面既接觸,佢地聘請左四百人團隊,加強銷售同交易部門。 喺高盛口邊仲掛著「事事客戶為先」既時候,戈爾曼話愈嚟愈多客戶向佢地表示、鍾意同大摩做生意。 高盛業績差,本來想"賴"下政府、同監管法案扯上關係,但係當摩根士丹利一出業績出乎意料咁好,高盛無得再搵藉口! 對股東客戶有交代,對員工一樣慷慨,大摩上半年派畀員工嘅花紅,就大增加左三成七,相反高盛同期就減少左一成八。

神之錯

神會唔會錯? 一向精於交易嘅高盛,上一季竟然因為睇錯市,令股票交易部門盈利創七年新低,仲唔係由天上打落凡間? 唔可以賴要俾英國銀行稅,以及同證監會5.5億和解費用。 因為就算無特殊開支,高盛業績都係差。 股本回報跌至7.9%,係零八年最低。 無論商品、定息、同投資銀行業績收入全部跌。 最令高盛重傷,係股票交易收入大跌近九成,係零三年以嚟最差。 搞成咁,原來高盛睇錯市。 話說高盛客戶一批「長倉盤」要對沖,作為交易對手高盛接左造淡倉,但機關算盡嘅高盛,反而自己無做對沖。 結果當然係市況反彈,高盛重傷。 蝕幾多,高盛唔肯講,但負責部門嘅主管,要辭職起身。 有分析員話,難以置信高盛睇錯市之餘,仲講笑咁話,原來高盛交易員,唔係真係咁叻! 高盛出身,以往必屬佳品,但正因為咁,金融時報話高盛猛將,唔少已經被行家高薪挖角。 喺高盛,能夠成為合伙人,幾乎係星級,頂尖金融家。 公司承認,四百名合伙人,每兩年平均有最少兩成離開。 高手離隊,兼對後市有保留,單係華府誓要開刀既坐盤交易,高盛已經一反常態。 第二季單日可承受風險資產規模,即係VAR(Value at Risk)跌至1.36億美金,係零七年嚟最少。 而截至上半年,高盛預留花紅金額,相當於每名員工平均分到27萬美元,按年跌一成八。 善於「度」標題嘅華爾街日報網上版,最少三次改標題,為嘅係吸引讀者,佢地終極版形容,係高盛「賺錢魔法消失」! 選布蘭克費恩做09年風雲人物既金融時報就提到,高盛正處於前途交叉點。 而一向對高盛反感嘅紐約時報,罕有就高盛業績發表社論。 形容高盛業績唔好,上半年花紅金額仍然佔盈利49%已經唔啱,更大問題係,佢地獲美國政府注資拯救,但反過頭,最先要向英國交銀行稅,係啼笑皆非! 其實要賴,布蘭克費恩可以同股東講,因為公司要上下一心、勞心勞力應付美國證監會,加上唔少一線交易員被挖角,導致青黃不接,所以連神仙都難變! 唔知股東信唔信?

停產

Google自行銷售既智能手機「Nexus One」終於停產。 「Nexus One」被認為係Google最失敗既產品、採用由佢地研發既「Android」平台,自從今年一月起喺網上自行銷售後、就不斷收到買家投訴物流程序同售後服務唔理想。 不過要數敗者,應該都唔係谷歌,因為仲有個諾基亞! 剛剛 一個月 前已經提到諾基亞CEO肯定無得留低! 呢間曾幾何時係芬蘭國寶,佔芬蘭股市市值三分之一,而家時而世易,用家都著草! 盈警不斷之下,諾基亞別無他法,唯有希望撤換高層,嚟個大決戰,初步睇股價都升都5%,反應唔錯! 零六年,即係iPhone推出前一年出任諾基亞行政總裁嘅卡拉沃,已經要成為代罪羊。 公司雖然未炒佢,但諾基亞四出搵新總裁,已經成為公開秘密! 諾基亞認為,新總裁係公司新希望,希望放喺邊,正係花旗國。 諾基亞近日接觸過一啲美國科技公司高層,希望佢可以接任總裁,結果當然係不得要領。 唔肯去芬蘭,除左天氣凍、氣氛悶之外,歸根咎底,係任務艱巨,食唔落! 英國金融時報上個月就作出一針見血評論,話諾基亞產品過氣,新產品欠奉,唯一可以做,係重新定位! 換人係咪解決前芬蘭國寶處境,答案可能係否定。 諾基亞衰衰地,仲係全球最大手機生產商,不過係低端果隻! 佢地爭正係一部旗艦智能手機,可惜既唔係無錢,亦唔係無人,而係無一套好作業系統。 面對iPhone同ANDROID兩大對手,諾基亞原本希望自行研發,先有Symbian,但N8呢部改良版一拖再拖! 另外又同英特爾合作,研發MEEGO,結果係部署大亂,亦令佢地落後市場足足兩年多! 話諾基亞步入夕陽可能悲觀一點。兩年前比佢地更差嘅新力愛立信都可以咸魚翻生例子,證明隧道總有盡頭,關鍵係做唔做到打倒昨日的我! 新力愛立信當年幾乎要執,公司洗心夾面,投身ANDROID,結果第二季盈利升兩成半。 所以呢,雖然Google自行銷售既「Nexus One」將會停售,但贏得市場佔有率,咁輸一部機又有咩所謂?

千層浪

有一宗內地商界新聞周末被外國傳媒(Well,最少德國傳媒.....)廣泛報道,但在內地及本地卻鮮有提及。 化工企業BASF AG董事長賀斌傑及西門子(Siemens)首席執行官羅旭德,兩位德國企業高層在一個研討會上,表達了對中國對待外資的不滿﹐抱怨自己的技術被公開盜用。 特別之處是,與會的有總理溫家寶及專程訪華的德國總理默克爾。 這些德國外資的指控,普遍是指一些規定迫使他們將有價值的知識產權作為交換、以獲得進入內地市場的權利,反映越來越多外資抱怨在華營商環境日益惡化。 賀斌傑更向德國傳媒說﹐為了在中國做生意﹐企業面臨"被迫公開技術"的困境﹐這不符合佢理解的「合作關係」。 面對這種嚴厲指控,溫總當然駁斥這種說法。他說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是堅定不移的﹐並稱外界認為中國投資環境變得不好了﹐他認為這不符合事實。 我從不懷疑溫總的誠信,他很明顯是由心出發、認為中國不會針對/ 歧視外資,但問題是、他真的了解外資企業在華的狀況嗎? 外資過去一直希望在內地取得更佳成績,他們也知中國人愛面子,公開批評對方就是不給面子,因此過去鮮有這種公開批評的個案。不過自從「壞孩子」Google今年3月份﹐在抱怨言論自由受限以及一系列針對谷歌的網絡襲擊後﹐他們選擇了不再遵守中國政府的審查規定(雖然最近變相延長了經營牌照、令人懷疑是否有轉軚跡象),結果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 之前已經提出過富士康事件可能引起「世界工廠」的範式轉移,到底今次由外資抗議的不公平對待會否有同樣效果,其他外資又會否效法? 值得細心觀察。

人仔提款機

市場傳出多時,人行,同本港終於簽署左補充協議,令本港獲得進一步擴大人民幣業務。 焦點係取消左本港人民幣帳戶、跨行轉帳既限制,令本港人民幣產品可以即時「鬆綁」,加快令本港加快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 有證券行提出、本港會成為全球首個可以實時結算人民幣既離岸市場,真真正正變成「人仔」提款機! 但令人費解係、點解一個咁重要既人民幣清算協議,金管局只係搞左個簽約議式,但又唔向外清楚解釋協議既內容? 良好意願、可能係資金進出始終太過敏感,當局寧願等銀行自由發揮。 講到發揮,有銀行已經即時推出人民幣掛勾結構產品。 人民幣業務相當複雜,但簡單一句,中央對在人民幣新原則就係「管入,唔管出」! 銀行界形容,呢一步,正係協助內地疏導資金排洪嘅重要一步棋。香江人民幣流量,不出一年,只會愈滾愈大。 當然,多左人民幣留港,錢亦要出處,銀行界嚟緊亦各出奇招,度一度有咩人民幣單位投資產品。 理論上,銀行界有新任務,總好過獨沽一味爭按揭嚟得健康。中環人話,班banker閉關多日,其實諗唔到咩絕招! 原本人民幣保單最大機會成事,但保單持有人會唔會貿然轉做人仔保? 講句唔好聽,大吉利是睇病,咪又係港紙俾錢。 其實以港人慣性,都係股票相關產品最實際。 人民幣普及,亦再加速港元步向終結。依家存港紙利率近零,倒不如放喺人仔,最少坐收一厘,連資深銀行家都話,依家每日換兩萬成為習慣,有急需,最多攞個旅行袋到銀行做兌換。 當然一個更切身既好處、係由於企業喺本港嘅人民幣、可以跨行同向個人戶口轉戶,理論上,港資企業可以做到用人民幣「出糧」,我地中國組同事肯定舉腳贊成!

Free!

圖片

14日

5億5千萬美金和費解,雖然係金融機構歷嚟最多嘅罰款,但只係相當於高盛14日盈利。 高盛同意佢地喺07年嘅次按衍生產品交易中,所披露嘅資料並唔完整,但就唔需要承認,或否認有關指控。 不過和解協議只限於高盛嘅次按衍生產品,唔包括之前及以後、美國證監對高盛作出嘅其他調查。 美國司法部仍然就高盛有無詐騙的刑事指控,搜集證據。 紐約時報話,雙方其實早喺星期三,已經簽訂咗和解協議。 揀喺金融改革方案通過後公布,當局否認有政治目的。 華爾街日報話,高盛希望趕喺下星期業績前達成和解,高盛就聲明話,協議對集團、股東同客戶嘅利益都係最好, 同5億幾解決事件,英美傳媒都話,「抵」! 因為涉及金額遠比預期最少10億美金低,高盛亦無需認罪。而睇星期五股價,大概大家都知邊個係贏家! 華爾街日報指,高盛係贏家,而佢地內部亦鬆一口氣。 和解協議一出,令高盛收市升即時急升。自從4月16號被起訴以嚟,佢地嘅股價累積跌超過兩成,市值蒸發250億美元。 如果今次只是比5億美元,相對於市值損失只是2%,呢5億幾抵比! 不過今次事件好可能打亂了布蘭克費恩的部署,因為高盛嘅管理層可能出現人事變動。 霍士財經新聞報道,喺零六年開始,擔任高盛營運總裁嘅科恩,可能會離開高盛。 一向被外界視作行政總裁布蘭克費恩接班人嘅科恩向華爾街相關人士透露,佢有意辭職,不過,就會等高盛同美國證交會嘅訴訟和解後,先會離職。 咁算唔算為「阿費」孭鑊?

範式

看到昨天工業生產值,實在無法不令人震驚! 六月工業生產只係上升13.7%,撇除年初農曆年因素,呢個增長係舊年8月最低,很難不令人想到警號己響起。 要知,顯示內地製造業前景嘅採購經理指數,已經連跌兩個月,6月分跌幅更擴大。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更連跌35日,反映領先指標全數不樂觀。 海嘯後,被推為全球火車頭,兼未來希望。 花旗就話今次第二季經濟增長,好可能係最少今年內,最後一次有雙位數增長。 不過中央眼見勢色唔對,大戶更想借第二季數據差做淡,結果主動出手! 中德兩國記者會中,一條欽點問題,溫總話到明,經濟增長放緩,係主動調控結果。 即係話俾外界聽,唔係內部需求放緩,亦唔係後勁不繼,而係一切由我搞出嚟。 溫總說話一向不慍不火,但今次顯然有玄外之音,亦想證明一切在我掌控之內。 當然,阿爺可以歸咎係外界期望過高,但部分內部分析提到急速回落風險,未嘗無道理。 好簡單,第二季整體出口,其實較第一季高,但經濟增長反而比第一季低,正好反映,外部矛盾之外,內部亦唔係想象咁好。 另外要留意入口價格按年升近兩成,出口價格只係升2%咁大把,正顯示出口毛利受壓。 更大件事係工業生產,外圍補充存貨後,無以為繼,加埋富士康的「跳樓門」後,成本有變,世界角色一旦大轉移,好像李兆富說,可能係一個Paradigm Shift! 到時唔止中國經濟放慢,更可能係全球衰退一個大炸彈。

大龍鳳

天匯事件,愈搞愈大,特首呢頭講完正刑事調查,第二日,警方就出搜令。 到底為攞分,定係做下樣,評論自有判斷。不過較有趣係,星期一立法會討論呢件事、特首表態後就來出手,呢場大龍鳳大家就知有幾認真! 查天匯成交,商業罪案調查科先去恆地總部、再去咗負責處理天匯買賣嘅羅文錦律師樓調查,帶走左部分文件。 至於買入天匯六個單位、包括天價七萬一千蚊呎撻訂買家秦善文,佢喺西環辦公室嘅職員,亦證實有警方上過嚟。 既然做得咁高調,到底係擺姿態比老細攞分,定真係差得入? 資深大律師就話,一半一半者。 湯家驊話執法機構至少有兩個方向。 普通法嘅盜竊罪嘅16A條訂明、任何人藉欺騙行為、並意圖詐騙另一人作出行為、令到任何人蒙受不利,就係犯法,最高可以判監十四年。 但要舉證、就要同時證明間公司有意圖欺騙,仲要搵到個受害者、兼夾證明佢有損失,相當困難。 試想有些人買左貴樓, 未必有損失, 因為佢自住, 以後二十年都唔賣。最艱難係要搵個買家仲都要願意出庭作證, 指證個地產商囉!? 講下笑算! 另一條係證券及期貨條例、規定任何人,不得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以誘使他人買賣證券、或者提高股價。 譬如在天匯事件裡, 如果恆基當日宣布賣出24個單時, 同時有解釋清楚, 買家有權唔完成呢個買賣,或者恒地只會殺訂5%,就有將事實的全部講得比較清楚些。 湯家驊話,證券條例一般由證監會執法、但過去都試過、由商罪科幫手搜證。 為民請命,申張正義,值得起立。 但觀乎近年,政府係咪過度出擊呢? 電盈私有化案,證監出手,最終令私有化告吹。 中信泰富事件,警方高調搜查,榮總,范總齊齊落台,但事隔多時,仍然無證據,不了了知。 恒基再成為被警方搜查藍籌,作為市民,只希望賣樓賣得透明,賣價開得合理,所以立法規管賣樓應是大勢所趨。 至於警方搜查呢個機制,似乎唔應該濫用成為攞分嘅工具!

封閉國度

圖片
彭博專欄作家 Matthew Lynn ,日前總結世界杯的經驗,就認為北韓七比零大敗於萄葡牙,就是反映一個封閉系統(Closed System)的最終結果: getting nowhere. 他引伸的投資Tips是: 不要投資同樣處於封閉系統的蘋果公司。 話口未完,蘋果就因為一分Consumer Report,令股價大跌十美元,而蘋果亦即時在Support Forum中,Del了所有有關Consumer Report的留言,以示不滿! 美國消費者聯盟旗下嘅權威雜誌Consumer Report「消費者報告」表示,蘋果嘅iPhone 4,天線設計有瑕疵,無線訊號接收欠佳。 佢地將iPhone 4,iPhone 3GS同Palm Pre,同時用電訊商AT&T嘅網絡,方法是工程人員喺間密室向部iphone 4發射信號,模擬用家在不同環境下的接收情況,發現如果把手指遮著iPhone 4 左下角內置天線的位置,信號就會大減,甚至令到部機斷線。 工程人員又測試咗多款使用同樣網絡的其他智能手機,結果發現,只有iPhone 4有訊號接收減弱、甚至通話中斷問題,但同「AT&T」嘅無線網路無關。 測試工程師話,如果「打電話」或上網時,觸碰到iPhone 4嘅左下角、呢個內置天線位置,訊號會大幅減弱,如果喺接收訊號弱嘅區域,仲會斷線。 對買左iPhone 4的用家,專家建議是利用不導電的膠貼,例如水管膠貼(duct tape)蓋著iPhone 4,側邊的天線縫位。 雖然賣相「唔掂」,但總算勉強解決到訊號接收減弱嘅問題。(好大理由相信網站測試人員是專登貼到膠貼咁肉酸,相信喬布斯見到肯定大發雷霆!) 「消費者報告」話,喺蘋果為消費者制定免費同長遠解決辦法前,佢地都唔會向消費者推薦使用iPhone 4。 要知道「消費者報告」係一分有對消費者有影響力嘅雜誌,自蘋果喺零七年推出第一代iPhone以嚟,一直對每一代iPhone都推崇備至,不過佢地而家話可以Skip使用iPhone 4,將會對呢部機嚟緊嘅銷情構成影響。 WSJ即時做的網上調查,有四成多人就表明會因為呢分報告、決定暫時唔會用iPhone4著。 蘋果公司較早前將訊號接收問題,歸咎計算網路訊號強度嘅軟件有錯誤,仲話,已購買IPhone 4嘅客戶,如果想退錢,可以喺出機後30日內,將完好無缺嘅手機退番俾佢地。 今次係消費者報

華麗背後

今個星期全球股市焦點當然係美國業績期展開,其中以又銀行股最受關注。 雖然其他股分我唔知,但銀行股盈利肯定有保證。 因為07年通過左新既會計準則,一旦發行既債券跌低過票面價值,銀行就可以獲得帳面盈利,道理係到左到期日、銀行可以用折扣買番呢批債券,因此係錄得盈利! 呢度講緊盈利唔少錢,好似美林就講緊會令盈利增加十億美元,而高盛都照過三億。 不過稍為有會計常識都知,呢個做法其實只係增加盈利既波動,因為市會好會壞,但呢啲帳面數根本就無助改善核心盈利。 有喜亦有憂,雖然盈利必升,但美國銀行承認,曾經將總值107億美元既短期回購及貸款交易,做左錯誤既會計處理。 事緣雷曼倒閉既調查報告指,佢地透過一種所謂「105回購協議」(Repo 105),隱藏左巨額既債務,證交會喺今年三月,開始對二十幾間銀行既會計操作,作出調查。 美銀喺一份,交比美國證交會既文件中承認,喺零七年,至到零九年期間,將呢啲交易,歸類為銷售額。 換言之,財務報表可能反映唔到真實既負債情況。 不過美銀強調,呢啲都唔係重大交易,亦都唔涉及欺詐。喺零九年第一季開始,已經停止呢一種會計處理手法。美銀將會響今個星期五,公布第二季度業績。 且看結果如何!

真英雄

恩尼斯達喺加時尾段入波,西班牙首次打入決賽,兼首次冠軍。 世界杯曲終人散,沈大師都話,唔慣。 作為金魚江中人,又未嘗唔係好消息,過去幾屆為例,世杯一完,市況即升! 但勝出世界杯係咪就係反映國力張顯? 由西班牙股市反應睇嚟唔係,因為贏到世杯唔等於過到壓力測試! 要真正數大賽出英雄,八爪魚保羅,成為今次大賽另類英雄。八場全中,冠軍,亦估中埋。呢隻英國出生嘅八爪魚,更被每日電訊報形容為,係一零年世界杯英國唯一英雄,無他!英格蘭實在太差! 八爪魚發功,政要亦同佢玩埋一分,西班牙首相話,要保護佢。 講真,今次世界杯前,由歐洲人發起靠隻八爪魚問前程,估未來。係咪又反映,西方社會現今空虛,同無方向! 不得不佩服係南非,事前一致被睇淡,國家隊首輪出局,但西方各大傳媒都大讚南非世界杯成功! 南非二千年敗於德國,零四年再接再勵成功獲主辦權,正如當年參與其中嘅前南非總統喺彭博撰文表明,世界杯係帶領南非走向國際,引領國際認識非洲重要一步,所以只許成功! 南非故事說明,有目標,有合理期望,加埋努力,係英雄誕生先決條件。 當然,初獲好評,一個賽事,解決唔到佢地百分之二十五高失業問題。 作為非洲龍頭,南非講到明,下一步係申辦奧運。而作為匯豐話事人,紀勤亦點名,話南非係繼中國後,另一具備增長潛力國家! 至於被選為最佳球員嘅烏拉圭科蘭,當年效力曼聯黯然離隊,更被指名不符實。 事隔十年,科蘭證明,跌底唔緊要,最緊要識起番身!

保羅

圖片
看著全球多個電視台都要直播一隻八爪魚,很難不令人啼笑皆非,但同時又真的感受到四年一度的足球狂熱,對不愛足球如我也分享了一少點狂熱。 就像WSJ所說,現在要預測世界杯足球賽果真的很容易。 冠軍肯定是一支歐洲國家,而獲得亞軍的也將是一個歐洲國家。 肯定全中,有無賠率受我? 預測極其准確的章魚保羅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也是這種情況,而會預測世界杯比賽結果的動物不只保羅一個,新加坡的長尾鸚鵡Mani也為世界杯決賽算了一卦。它“說”,荷蘭隊將成為今年的冠軍。 有統計學家使用加權數學公式來預測世界杯比賽結果,並以球隊的組成、以往成績、淨勝球數和比賽地點,預測結果。 當然,統計說英格蘭將殺入半決賽,巴西將會奪冠。 明顯神奇的章魚保羅,比較起數學程式更成功,統計學家的錯誤出在那裹? 經濟學家又是否比起統計學家更準確? 且看去年出版的: Soccernomics: Why England Loses, Why Germany and Brazil Win, and Why the U.S., Japan, Australia, Turkey--and Even Iraq--Are Destined to Become the Kings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Sport。 至少標題就知中了最少一半,不要忘記,此書出版日期是2009年! 我想英國球迷大概會對此書不以為然,不過當中羅列出英格蘭的統計數據,再加上對英超聯的經濟學分析,它早就證明英格蘭不可能打入八強! 作者提出要在國際賽中取勝,三個因素決一不可:財富、規模及經驗。 當然,前兩者對英格蘭當然不成問題,說到經驗,英格蘭更是足球日不落國,那如何解釋總是打不入世界杯決賽? 答案其實很簡單,經驗是指世界足球賽的比賽經驗。以英格蘭一群經常困在英國列島比賽的球員,他們不錯在本土有很良好的訓練,也很熟悉對手的戰法,但這一切僅限於英國本土之上。 這就解釋了今屆世界杯,英國與過去四十年的結果一樣,沒能進入總決賽。 有球評家亦提出,地點因素雖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是那麼大。好像巴西和阿根廷應該是要贏得歐洲以外的世界杯的,而歐洲球隊遠征海外通常會出師不利。 但結果是歐洲球隊贏得了三場比賽,清楚地告訴我們,他們在異地照樣可以做得很好。 那麼最終冠軍會是國力轉弱的西班牙、還是荷蘭取勝? 信保羅好了。

五窮六絕後,七係咪真係可以翻身? 兩日內三隻新股做潛艇不突止,外圍大升市之下,恒指反而做支大陰觸,令人懷疑年底嘅全年股市先低後高,到底係咪成立呢? 距離年尾仲有五個月,大行對後市已經改變年初一面倒睇好嘅睇法。 近年一直將港股評級定喺增持嘅匯豐,將港股評級,調低到中性。全年目標只有二萬二千點! 原因都係大家耳熟能詳:基本因素無問題,最大問題係樓市可能見頂,加埋拆息抽高,令人懷疑資金似乎開始外流。 中環人話,農行上市後,會係關鍵,一旦拆息唔回落,似乎篤定熱錢外流。 中港股市落後,原因之一係話內地經濟見頂。多間外資都認定,內地今年經濟見左頂,企業盈利有壓力。 而全球經濟雙底衰退近日熱炒,亦愈講愈可怕。有策略員提出,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連跌廿九日,正好反映實體經濟,無預期咁樂觀,經濟可能係硬著陸先兆! 的確,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由五月廿六日四千二百零九點,一路跌,跌到依家只有二千一百點多的。 不過有行都話,零四零五年,指數亦大跌過,事後證明經濟無問題,而內地金屬交易價格亦顯示,市場預期行業股本回報仲有得升,外界無需要大驚少怪。 撇開雙底論,基金經理埋怨,公司抽水潮先係市況無承接主因,大摩最新訪問二百幾間上市公司,超過兩成計劃嚟緊集資。 市況變化無盡,基金經理部分認定,餘下數月大市,只係上落一,二千點格局。高手之中,巴頓碧斯只好先唱好,後轉軑。沽神約翰保爾森,更賠上聲譽,今年嚟基金負回報8.8%。

大慈善家

布蘭克費恩行善? 其實此君一向有捐款予慈善機構,但當金融海嘯後,全部華爾街大班都減少捐款,布蘭克費恩居然肯增加慈善捐款,而且一加就係兩成半,表現就相當突出。 截至一月底既一年、以佢名義成立既基金,就贊助左一百七十萬美元,名正言順成為大慈善家! 佢可能係受到「大老闆」、高盛最大股東巴菲特感染,股神最近除左發起、希望超級富豪可以捐出一半身家外,日前仲向五個慈善機構捐款19億美元,係佢06年以嚟第三次大型捐款。 我地就陰謀論啲,認為布蘭克費恩只係想洗脫銀行家貪婪既型象,先至大破慳囊! 而且睇佢最大筆捐款、係比母校「哈佛」LAW SCHOOL,就知唔係咁簡單! 當然捐錢比母校好平常,六十二萬美金亦唔算好大數目,但想到當日喺兩院銀行委員會、公審高盛同布蘭克費恩既委員會主席LEVIN「萊文」,正係「哈佛」Law School校友,而家做定PR,下次有機會再碰陣,都至少多個話題! 不過話說回來,睇下布蘭克費恩三十項捐款,除左哈佛,有啲只有一千幾百美金,其中有長者、又有拯救動物協會,不過最騎喱都要數消防局,唔知點解佢會捐左二百五十美元? 唔通佢諗到有一日,自己屋企或者高盛既新總部,要「幫趁」消防局?

機關算盡

嬴得集資額第一嘅美譽,不過,農行同時成為最不受散戶歡迎嘅內銀股。 農行A股散戶10倍認購,凍結3千億,雖云比起市場最初預期一萬億相差很遠,但A股中簽率亦有近一成。 H股散戶反應更差,得五倍超額,只係凍結2百幾億資金,衰啲講句,差過唔少二、三線新股。可以肯定是人人有分,「種瓜得瓜」! 內銀股中,認購最少嘅建行、都過千億。農行凍結資金,比工行破紀錄嘅4千億,大幅拋離。 要嬴盡八行,唯有靠提高定價,令集資額冠絕同行。 消息指農行A股上限2.68元定價,H股3個2,比中間價略高。 計埋1成半超額配售權,集資額達到1722億。啱啱好,超越工行。 為左保證上市成功,農行由最初同投資銀行拗,要定高啲價,變為採取"薄利多銷"定價策略。 回顧整個上市過程,農行可以說是機關算盡,由找來傳媒分析員唱好前景、之後找來戰略投資者減少集資壓力,到關鍵定價「七上七落」,來招唱低開高,截飛前又調高所謂指導價格範圍,總之務求為自己做勢,目標是吸引散戶之餘,又可以超前工行成為一哥! 不過任你機關算盡太聰明,投資者最後看重的、仍是盈利前景,那管你吹得天花亂墜,不賣帳就是不賣帳! 既然招股已定,下一步係咪破發就成為焦點,有內地網民調查,超過四成人預計,首日A股就會破。 分析話,H股定價股價對帳面值1.6倍樓上,講唔上非常吸引,要靠的是超額配售權機制護價。 看著吧!

第二輪?

農行AH招股一完成,無論中港尾市都出現左反彈,有無咁巧合? 可能真係誇大左今次農行既影響,有內地網民調查,話真金白銀肯去認購既、四成都無,反而估破發既,都有三成七。 不過真正觸動股民既心、應該係溫家寶周末喺長沙,主持召開既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 呢個座談會上,溫總提出左一個好吊詭既懸念,就係經濟復蘇既「曲折性」、超左預期,令宏觀調控面臨兩難問題增多。 而呢條「又直又彎」既曲折道路,就成為左內地引發二次刺激出台既最大猜想原因。 有留意中央近日動向既分析員就話,今次係溫家寶九日內、第四度召開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而事有巧合既係、今個星期六開始,內地會公布第二季度宏觀數據,咁係咪意味著,下半年經濟走勢,難有定論? 係咪需要二次刺激措施出台?力度又係咪同第一次一樣? 未使等數據出台,其實唔少指標都已經指向經濟有下滑既風險,PMI已經人所共知,另一個先行指標,就係內地發電量,環比出現回落,加埋由富士康引發既工資加薪潮,呢啲都對宏觀經濟帶嚟不明朗。 有參與溫總會議既人士都明言,中央需要對上半年經濟發展形勢、做一個整體性評估。 不過唔使數據出台,大行都急不及待,搶先調低GDP,先有高盛,今日到大摩,佢地將第二季經濟預測、由上一季既百分之十一點九,放緩至只有百分之十點八,即係第一季已經見頂。 唔怪得最近愈來愈多人覺得、大戶唱淡中國市場動機太明顯,以A股累計調整左28%,到底應是買上定買下? 各位應心中有數。

風向

內銀搞突襲! 先有上星期中行「忽然供股」六百億,到今日,居然係招股已經到左尾聲既農行! 事緣下晝港股收市後,經紀仲喺度數度到幾多黃表,點知突然整段紅字話農行招股價有變、上限降兩毫、下限升三毫,即時令一心博下限招股既散戶,個心涼左半截! 點知呢單料未到半個鐘,已經被農行否認,仲話自己喺每一個價位都有超額,根本無需修訂咁話! 但逆向思維,呢個招股敏感時刻,忽然有咁既消息傳出,都難免令人有所懷疑,到底係管理層信心不足要「試水」,定係基金要向農行施壓! 未知是否因農行A、H股招股價錢唔同,連帶投資者反應都有別,內地分析員計過數,認為農行A股今年預測市盈率比建行、工行有超過一成折讓,成為市場抵買嘅大型銀行股,連投行都話,唔擔心要幫農行A股包銷。 要擔心,係H股呢邊,截孖展日,大部分證券行都出現縮飛,十三間行加埋只係近二十億,同44億幾集資額,仲係有距離。 有券商話,國際配售反應咁好,唔排除會撥調部分大戶到公開發售部分攞貨,希望兩邊平衡返。 講穿左,根本就係市場對農行信心不足,好似遇上中行突然供股抽水,已經有兩行「撞車」說法,認為中行會抽走農行資金。 但呢個講法其實相當牽強,一來中行扣除匯金同社保,AH公開集資得百幾億,而且仲要第四季先落實,行車時間都唔同、點撞? 不過觀乎近日內地傳媒風向有變、由質疑轉肯定、由破發到唱好,「維穩」既決心,幾乎同政改一樣要「起錨」! 連本地分析員亦開始變臉,一味話抵買! 名就費時「開」,但轉向之快,同個別保皇黨一樣! 不過維穩唔係淨係靠決心就夠,仲要睇天! 國指九連跌,倒數上次「異象」已經係十四年前,計一計農行同其他三大行折讓,由上個月定價日計既一成,到而家得番百分之四,難怪散戶會抽飛。 以市帳率計,農行真係無咩肉食,想指望可以超過工行成為全球第一集資、都係諗下算!

翻生凱恩斯

上星期我地介紹過Simon Johnson既"13 Bankers",同今個星期拆局好書都可以話一脈相承,同樣都係反對政府拯救銀行,不過唔同既係、今日介紹呢本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理茨」所寫既"Freefall",難讀好多! 原因正正係呢本書既弱點,太有野心! Joseph Stiglitz斯蒂格理茨呢本"Freefall",唔單止由金融海嘯成因講起,亦都有分析政府角色以及改革金融銀行體系既見解,當然佢亦都有提出解決問題既方法,但最獨特、亦相信最有資格由佢,就係點樣改革而家主流既經濟學! 本書一開始就以奧巴馬出任美國總統做開頭,話佢曾經好有機會、可以改革目前流弊多多既資本主義制度,令經濟回復穩定同持久既增長,但最終奧巴馬係錯過左呢個機會! 呢個被斯蒂格理茨形容為人類歷史上、最昂貴既錯誤,其實就係指奧巴馬無接管有問題銀行,而係透過不斷注資銀行體系、拯救呢啲所謂"Too Big to Fail"既銀行! 佢提出,而家既金融體系需要作出結構性改革,銀行唔應該再從事高槓杆活動,而係回歸基本,提供有效率既結算服務,提供借貸同管理風險。 喺斯蒂格理茨眼中,「大政府、小市場」先係解決金融危機唯一出路,而且面對住雙底衰退既風險,政府應該要準備提供第二輪救市方案。 呢個建議,喺最近呢幾日、寧捨啱聽! 當然斯蒂格理茨明白錢唔會由天上掉落嚟,佢認同政府要控制赤字,而最好方法,係向有錢人埋人: 大幅加稅! 主力提倡政府介入,唔怪得經濟學人,會用凱恩斯翻生、嚟形容斯蒂格理茨,佢自己都喺書入面一再表揚「凱恩斯」,認為過去幾十年「凱恩斯」得唔到學術界應有尊重! 呢一部分亦都引伸到書入面另一個主要話題,就係要改革現代經濟學! 以「不對稱資訊」而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斯蒂格理茨評擊部分取得諾貝爾獎得主,提倡既所謂金融創新,就係間接鼓吹金融海嘯! 佢更搬出左海耶克同Adam Smith,認為佢地都有提倡政府角色既重要,所以新既經濟學教科書,唔應該再一味提倡市場萬能! 總括嚟講,"Freefall"喺為救市方案成效同經濟把脈、似乎係好有前贍性,經濟發展亦好似被佢不肯言中,但自相矛盾既係、既然政府經常被佢批評到咁無能,我地又點可以依靠、一個再大既政府?

把脈

市場憧憬既經濟復蘇再次落空,迎接下半年既、係一個個壞消息。 雖然失業率出乎意外下跌至9.5%,不過當中主要是基於勞動人口大幅減少,反而削減了12.5萬個職位就遠多於預期,亦是今年來首次增加,反映勞動市場根本未有改善。 而一向被認為有領先指標作用既採購經濟指數、啱啱公布既環球數據,雖然反映主要經濟仍然係喺擴張既水平,但全部都差過預期。 全球經濟復蘇,唯中國馬首是瞻。不過採購經理指數連續兩個月回落,就為內地經濟形勢敲響警號。 高盛話,下半年有好大回落既風險,增長可能只有百分之8,甚至更低水平, 為下半年經濟把脈,三位經濟巨人包括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商品大王羅傑斯同債券大王格羅斯,都睇淡前景,形容辭唔係「災難」、就係「蕭條」。 格林斯潘話,而家經濟增長出現左一個暫停(Pause)既現象,反映經濟復蘇缺乏動力,而同傳統智慧唔同,佢認為而家股市反而成為左領先指標。 格老認為,勞動市場就因為短期既「恐懼效應」,根本唔可能有改善,更甚是政府雖然大洒金錢,但得益的只是有權有勢的一小眾,佔僱用最多勞工的中小企,根本全無受惠,又何來餘錢增聘人手? 睇得更悲觀係兩個喺商品同債市稱王既專家。 羅傑斯話,當人人以為量化寬鬆、可以拯救雷曼倒閉之後既全球經濟,但實際引起既主權債務危機、反而而家情況,比起零八年金融海嘯時候仲惡劣。 羅傑斯既投資忠告係、揸商品、沽空債市,而股票佢就無意再增持。 債券大王格羅斯就話,十年債息跌穿三厘,已經反映經濟蕭條好大機會出現,只係投資者視而不見。 佢形容「金融死神」已經去到門口,向一啲債台高築既國家收帳。 格羅斯話唯一令經濟可以擺脫雙底衰退,係各國放棄自我為中心既思想,同心協力先有機會出現真正復蘇。 唔.....似乎這個更似幻想多一些吧?

Behind the Curve

金融海嘯後一直評為「落後形勢」,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再次受到批評。 舊年歐洲央行推出左、總值四千四百億歐元既特別信貸計劃,容許銀行以一厘低息、借入一年期資金,措施一直受到銀行歡迎。 不過歐央行表明,計劃到今個星期四就到期完結,唔會再延長,消息引來多間歐洲銀行、特別係西班牙銀行評擊。 有銀行話,全球央行都有責任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但歐洲央行好明顯唔願意咁做,做法荒謬。 計劃推出以嚟一直佔左歐洲央行日常市場操作既一半規模,喺今年爆發南歐債務危機以嚟,更成為左希臘同西班牙銀行既「生命線」,令銀行避免出現資金緊絀。 西班牙政府唔同意歐洲央行既做法,財長薩爾加多(SALGADO)更向央行提出,希望佢地考慮當地銀行既資金需要,不過佢既請求未有獲歐央行回應。 特里謝領導的歐央行,只係簡單話回唔希望政府介入! 再次證明央行真係做到「政治中立」! 由希臘危機爆發以來,特里謝的表現比起他的同行伯南克,可以說是嚴重遜色:市場感覺是既沒有先見之明、也做不到像聯儲局「後知後覺,好過唔覺」,總之就是予人既不果斷、也像方寸大亂的感覺。 最終歐洲央行推出的三個月無限額嘅特別信貸計劃,最終只係借出咗1319億歐元,少過預期既二千億。 市場即時解讀為歐洲銀行資金壓力並無如期中大,認為係利好消息。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